人人人免费人人专区人人-人人人人凹人人爽人人澡-人人人人草-人人人人干-国产三级乡下-国产三级在线

新聞中心

首頁/新聞中心/鼎創動態/2022,本土主題樂園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2022,本土主題樂園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發布時間:2022-04-12 點擊量:3020


2022,本土主題樂園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劃重點

淘汰和轉型,對整個產業發展是有利無害的。


來源 | 贏商文旅(ID:yswl2022)

作者 | 金子陵

頭圖來源 | 視覺中國



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建立和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持續成功,促使中國朝著全球主題樂園領先地位邁進,但不可忽視的是,在兩大巨頭之外,更多本土樂園經營者,也在努力耕耘中,形成了自己的號召力。


《2021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顯示,2021年度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前十名的主題公園,除上海迪士尼樂園外,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北京歡樂谷、廣州長隆歡樂世界、鄭州方特歡樂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等本土主題樂園也位列其中。





提質與擴容,挖掘市場潛力



根據AECOM統計,2021-2025年中國有約80個樂園計劃開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是國際IP落子中國首選,二三線城市成為本土品牌的熱門選擇,尤其是長三角、大灣區等大都市圈內的二三線城市,未來五年將成為下一批主題娛樂的投資風口。


現階段,一線城市的主題樂園格局已基本確定,在二、三線乃至更低線城市的競爭中,本土的華僑城和華強方特是目前發展勢頭較好的兩個選手。


和環球、迪士尼、默林娛樂等“主題公園+IP+酒店”模式不同的是,華僑城走的是“主題公園+文化旅游+地產”模式,華強方特則是“主題公園+IP+數字影視”



?北京歡樂谷



以華僑城集團的歡樂谷為例,2021年上半年,九家歡樂谷整體接待游客771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6%,營業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29%,門票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16%,二消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30%。


作為一座“老少通吃的樂園”,歡樂谷性價比較高,作為本土品牌,自主性也更強。歡樂谷的品牌之所以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上新”和“造節”的能力,也就是在內容和業態等方面進行持續更新。


歡樂谷一直以來堅持打造“玩不完的歡樂谷,建不完的歡樂谷”,遵循“常看常新、常玩常新”的發展理念。2021年,北京、重慶和天津三地歡樂谷陸續上線包括天光夜譚、超級飛俠訓練營和天空之城三大全新區域,不斷為游客帶來新鮮體驗。


強大的優惠力度和豐富節慶活動,也為歡樂谷留下來很多回頭客。比如,2021年的華僑城文化旅游節從6月持續至10月,搭配暢玩卡、尊享卡、超值特惠年卡等優惠,500余場主題活動、500多項文化旅游產品,串聯城市度假季、電音狂歡季、康養休閑季、國風藝術季、美食潮玩季五大專題季活動。



?華強方特官網截圖:全國項目布局



同樣作為本土主題樂園巨頭的華強方特,依托其旗下國民IP《熊出沒》的持續熱度,保持著擴張態勢。“得下沉市場者得天下”,與華僑城歡樂谷深耕一、二線城市的策略不同,華強方特瞄準的是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廣闊市場。


2007年,華強方特的首家主題樂園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開門迎客,就此開啟了華強方特在國內主題公園領域的布局,從2015年到2019年,華強方特旗下主題樂園游客量從2309萬人升至5039萬人連續4年蟬聯全球五強


目前,華強方特已在全國二十余座城市布局30余座方特主題樂園,拓展出方特歡樂世界、方特夢幻王國、方特東方神畫、方特水上樂園、方特東盟神畫、方特絲路神畫、方特國色春秋、方特東方欲曉等品牌。


多年來,華強方特的商業模式也并非一成不變。在蕪湖方特歡樂世界之時,憑借政府優惠的地價,華強方特走的還是傳統的“主題樂園+房地產”的路子。


之后,華強方特打造出了熱門IP內容《熊出沒》,便開始弱化房地產開發業務,轉向主題樂園的輕資產模式,比如,依靠地方政府等投資,華強方特只需輸出品牌、設計,進行開發建設和后期經營管理,以加快盈利和擴張的速度。目前,華強方特正在建設或規劃中的超過20座主題公園大多為合作,華強方特自身對主題公園的持股比例縮小至0.72%到49%之間。


雖然,從IP到樂園模式,華強方特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迪士尼,但他們更希望以“文化+科技”為核心,講好中國故事。


2021年,蕪湖方特旅游區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以贛州和寧波為起點,“方特東方欲曉”成為國內首個紅色文化主題公園品牌,率先將紅色文化引入高科技主題公園領域




“專一”之困,出售資產求生



與主題樂園同行們相比,海昌海洋公園大連圣亞的業務更加“專注”,主要走“主題公園+海洋產業”道路。但在這個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只專注于某一領域,也就意味著業務單一、抗風險能力較低。


2002年,海昌的第一個主題樂園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極地館正式開業,后續在全國積極擴張,截至2021年已在大連、青島、天津、煙臺等地布局11個項目,占地面積240萬平方米,水體總量超20萬立方米,動物保有量超14萬只。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海昌海洋公園的有息負債快速增長,財務費用率從2018年的15.3%升至2020年的49.5%,疫情的突然襲擊更是讓其業績壓力倍增。


海昌董事局主席王旭光曾坦言:“像海昌海洋公園這種商業運營模式,有非常高的經營門檻,我們有85%的成本,無論公園開不開門、有沒有游客都要發生,這是我們行業的特點。”


2021年,公司與MBK Partners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擬以65.3億元的交易對價,出售旗下武漢、天津、青島及成都共4個已建成的海洋公園100%股權,及鄭州海洋公園66%股權,并計劃用交易完成后收到的現金償還融資性貸款以及升級擴建公園。


這一“賣子求生”的行為的確讓其暫時擺脫危機,3月9日,海昌海洋公園發布正面盈利預告,預期2021財政年度將錄得凈利潤不少于人民幣8.30億元,而2020年公司凈虧損約為人民幣14.785億元。盈利公告發出次日,其股價盤中漲幅高達15.25%,創下3.4港元的新高。


加上海昌對外宣稱將大刀闊斧向輕資產轉型,簽署一系列管理輸出合作服務協議,同時,致力于所有園區的二次消費提升,提高園區的非門票收入,其正在走出困境的道路上邁出實質性的腳步。



?大連圣亞公眾號截圖



相比海昌海洋公園,大連圣亞(*ST圣亞)的處境則更加尷尬。2020年,大連圣亞受疫情沖擊,營收和凈利潤大幅下滑,公司通過出售52只企鵝增收,剛好跨過了觸發退市風險警示情形中規定的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的“紅線”。


此舉引起軒然大波,“真賣還是假賣”的疑問也為其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蒙上了一層陰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隨著退市新規2021年開始實施,大連圣亞成首例監管強制認定的*ST公司


根據*ST圣亞今年2月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其2021年又銷售了114只企鵝,銷售金額合計約4886萬元。其中34只被算作生產類企鵝銷售,銷售收入計入資產處置收益,共計1452萬元;80只算作消耗類企鵝銷售,銷售收入計入營業收入,共計3434萬元。


其公告稱,隨著新冠疫情的緩解,公司2021年的景區門票及年卡收入較2020年有較大幅度上升,預計2021年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約為1.7億元,若這個數字能實現,*ST圣亞2021年才能暫時避免退市風險警示。


前有“大白鯨計劃”擱淺,后有退市風險,大連圣亞未來的路不好走。



?長隆度假區



攻與守之間,核心問題待解



在亞太地區,2020年前20家主題公園的游客人數總共下降了58%。在中國,雖然游客數量也在短期內受挫,但在此期間卻增加了約20個主題公園,比較受矚目的包括北京環球度假區、香港海洋公園的新水上樂園、華僑城和方特旗下的新樂園以及長隆歡樂世界的擴建升級。


長隆的“主題公園+馬戲+酒店+地產”模式所取得的成功,一直是業內人士津津樂道的典型,很多人也希望長隆能夠“走出廣東”,但長隆對此卻持謹慎態度。


細想之下,倒也不難理解。珠三角本身有很強的區域性,長隆的成功,與其所在區域的地產市場環境、消費市場和交通條件等因素都密切相關。與其冒險走出去,還不如只做廣東一地的龍頭。


從更大的層面上看,中國正處于加快城市化和新一輪城市更新同時進行的過程中。隨著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和產業升級,單體主題公園開發項目減少,產業鏈的延長和多業態的組合成為主流,對開發商的市場洞察和落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淘汰和轉型,對整個產業發展是有利無害的。


很多主題樂園都想學迪士尼,但只學到了皮毛,沒學到精髓。引入IP不能讓主題樂園一勞永逸,市場上使用了IP但卻依然無人問津的項目大有人在。只有選擇市場真正需要的IP并科學運用,打造出優質的差異化產品,為游客提供安全、舒適、有沉浸感的美好環境,并在運營上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發揮出IP對主題樂園的最大價值。


本文標簽: 本土主題樂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