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紅色旅游景區多是以紀念性的空間為主,很少有提供給游客娛樂、休閑的空間。為了讓游客更加深入的感受紅色文化,景區的規劃設計中應該適當的加入一些體驗,如紅色文化與當地民俗文化的表演活動,游客可參加的革命體驗形式等等。
在進行景區設計時,設計者必須要從游客的旅游動機、旅游需要以及旅游體驗這三個方面的感受入手,設置個性化的體驗空間,其中應該包括有多重內容,如為旅游者提供交流共享的空間、模仿體驗的空間、消費的空間以及具有紅色革命文化意義的實體體驗空間等。核心區一緩沖區一開放區的布局模式,體驗性活動這部分應當作為緩沖區的主體部分最為合適。不同的體驗性活動能夠很好的吸引游客,以達到控制人流量的作用,將游客集中在模式外圈安全區域內,減少對于內圈保護文物的人為干擾因素。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紅色景區還是以紀念性為主的景區,體驗性空間的設置應該在數量和位置上恰到好處,以免削弱紅色景點的本質意義。
體驗性空間的設置應該站在一個普通游客的角度,從他的心理出發進行空間布局規劃,合理的空間布局和多種多樣的參與性活動,讓游客能夠有強烈的代入感,更容易將自己置身與設計者想要營造的氛圍中,從而加深游客的主觀印象。而在其體驗活動設定時應將直接指明與委婉鋪陳的手法相結合起來,太過直白的陳述容易讓人產生接受教育的反感心理,適當的留下一定的空白,引導游客自己去思考、感受,激發游客自身的內心理解,能夠使旅游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如美國的越南戰爭紀念碑設計,林瓔并沒有直接將答案告訴旅游者,而是用設計的手法進行了鋪陳,將結果留給游客自己去暢想,是非對錯也都交給人們自己去判斷。設計使用簡潔的手法將一段歷史與文化展現在人們眼前,沒有過多的贅述,卻在人的腦中留下一個揮之不去的痕跡。
體驗式的設計不僅要設置可供游客參與的空間,還要完善景區的講解、導游機制。
由于紅色旅游景區多是以歷史事實為主體,有的游覽者若是對于這段歷史并不了解,只是單純的通過自己參觀的方式進行游覽,就很難對一些抽象的紀念元素產生聯想,因此就需要借助一種講述空間,通過導游的講解與解釋引導他們在空間中了解學習歷史,而后形成新的記憶。講述空間能夠使普通游客從對歷史的陌生轉為熟悉,進而使他們記住這一事件。通過這種方式,使紀念群體不斷擴大,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將這種記憶永遠留存在下一代人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