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做親子,有3種形式:
要么是將親子的設施和活動分散在整個園區的項目中,不集中,比如有采摘,親子沙坑、秋千、棧道等;要么是在綜合園區內,單辟一塊來做親子基地;要么是整個園區作為親子農莊來建設,進行定制化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進行集中運營。
這3種從主題和定位來說是不相同的,最后一種要求更高。
一、親子農莊頂層設計和規劃建設的普遍性
首先要說明:以親子作為配套,或索性做專門的親子農莊,不過是休閑農莊的一種特定形式,在生產和經營上,當然要符合做休閑農莊、做一二三產融合的普遍規律。
1、在頂層設計上:
對外看市場,對內看資源,周邊看同行,商業模式是造血機,成本是保障。確定好自己的定位和主題,所有項目都圍繞定位和主題來展開。
并非所有農文旅項目都適合做親子游。做不做親子,也要根據自己對市場、自身特色資源、同行的調查和分析,根據主題和定位來判斷。很簡單,如果周邊是典型的老年化城區或社區,缺乏足夠的親子游客,又談何親子農莊?
2、在選址上:
優選交通便利、方便自駕的區域,要么距離特大城市2小時車程以里、一二線中心城市1小時車程之內,三四線城市半小時車程以里,要么本身就在大流量景區或休閑度假型景區內,就很好。生態環境、住宿餐飲配套良好,開展親子游的空間較大。
3、在規劃、設計和建設上:
從游客角度出發,注意規劃設計的實用性、可行性,注重項目收益、投入產出比和整體關聯性。要注意成本與投資順序,盡量做到輕硬件,重軟件;輕裝修,重裝飾;輕資產、重運營。
4、在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模式上:
到底是以一產二產帶動三產,還是以三產帶動一產?親子體驗到底是常年都有,還是只是在閑暇之余的特定時節如收獲季,作為一二產業的補充?都可以靈活設置。
二、親子農莊規劃設計和建設的特殊性
如果是專門的親子農莊,總體的園區規劃設計和建設,除了休閑農莊的一般規律和普遍要求外,還應考慮親子本身的特點。
1、安全第一
要有較強的安全保障。比如:
(1)整體建成封閉園區,家長和孩子有可以分開休閑的區間。
原北京三生萬物生態農場通過圍墻和打造封閉園區的形式,打造了一個無機動車的、孩子可以放心撒歡的現代田園,“把各種不像樣、烏七八糟、烏煙瘴氣和噪音統統拒之門外”。 員工帶孩子在園區里做室外游戲和活動,還好管。家長可以安心在一旁的室內區域看書、休歇。
(2)在功能分區上:
親子活動區、兒童游樂場、拓展基地應規劃在靠里的位置。一個是安全考慮,盡量離入口處、離人流車輛密集的交通道路遠些,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二是這些區域都是游客、特別是小朋友喜歡去的地方,可能盈利性不強,但人氣很旺,放遠一點能吸引人在園區內多停留,多參觀。
(3)產品和項目都要以安全為前提。
最好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所有課程活動都要進行安全測試,以安全第一為原則設計、執行,確保孩子的安全。
譬如,小動物喂養很受親子家庭尤其是學齡前兒童歡迎,應配置兔子、鹿、羊駝、松鼠、鴨子、蝴蝶、蜻蜓等性情溫和的動物或昆蟲,避免食肉性動物和有毒昆蟲進入。畢竟,園區不是動物園,是適度的科普游戲區域。
2、從親子家庭尤其是孩子角度出發整體規劃
親子園區的格局路網,場地空間、設計和各項基礎服務,都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身心特點,突出兒童活潑天性,調動其興趣,鍛煉其發散性思維能力,寓教于樂。
(1)場地空間上,孩子們通?;顫姾脛?,休閑農莊一般不缺地方,盡量給孩子留足活動空間,如果采用迷宮的方式,面積要更大些,當然,迷宮太大比如幾十畝幾百畝也不好了。
(2)設計上,為兒童營造出一個活潑快樂和舒適自然的環境氛圍,譬如,室內活動場地上,設置形象生動的雕塑設施、卡通形象等。低齡組兒童參與的游戲空間,色彩要明快、鮮艷,如中國紅、檸檬黃、湖藍、橘黃、粉紅等。
(3)各項體驗項目要易用易操作,不要單調,要有童趣:要考慮孩子們的體力和行程的舒適性,盡量不要兒童走太遠,要合理安排臨時歇腳的設施。
(4)基礎服務:標識、餐飲、住宿等服務設施的建設,是直接影響親子游體驗的核心要素。包括廁所、休憩區、餐廳、引導標識等,最好從“兒童參與”的視角植入。
標識系統是旅游服務設施中最重要的設施之一,邊界、景區、景點、出入口等地設置明確的引導說明牌。出入口是第一印象,應設在易于發現,向陽避風的地方,說明是兒童游樂區域,設計應簡單明了,具有吸引力,可以設置兒童喜愛的元素,突出景觀效果。應當避免:圍籬上的突然開口,光禿禿或僵硬的立面,以及過于雕飾的成人審美化的空間。
餐飲要綜合考慮游覽時間、距離和周邊環境;餐廳、茶室等造型應符合親子特色,菜品要考慮兒童的需求,備有兒童餐或適合兒童的食品??梢杂杉议L和孩子們一起動手來DIY參與,這樣吃起來更香。
住宿方面,要滿足家長與孩子雙方、尤其是孩子的需求。造型和室內裝修應抓住兒童的興趣點。應考慮兒童與父母同床,兒童與父母分床或高低床等諸多因素,可以有兒童主題套房。比如,原北京三生萬物生態農園四季民宿的特色家庭聯鋪,頗受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歡迎。
3、能照顧到媽媽們的需求更好
譬如,孩子40分鐘車程之后的第一件事:撒丫子奔跑。那媽媽們干什么呢?女人一下車則是坐下來,喝點啥~~。所以這時附近要是有個涼亭,配些熱飲或咖啡,當然更好。
另外,盡管媽媽們選擇參加親子游主要是為了孩子,但如果活動中能考慮媽媽們的需求,比如可以安心在一旁或單獨的室內區域看書、休息,或者有她們自己的體驗活動,那就更好了。
4、景觀營造上主題化、場景化
有條件的話,可以參照迪斯尼樂園、Hello Kitty農場一樣,打造IP化景觀或項目。
三、怎么做一個輕資產的親子農莊?
1、餐飲和購物建筑,不必非得是永久性室內建筑,可以是臨時性、季節性的帳篷、林地。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節約成本。
充分利用場地自然條件,開發廢棄材料、土材料,如樹枝、爛木頭、廢輪胎、舊家具、報廢車輛等,設計改造成項目設施或創意小品,讓兒童鉆、爬、攀登。投入小,效果未必比價值數萬數十萬的游樂設施差。
可以巧用這些設施:
(1)草坪
柔然的草坪是兒童撒歡和進行各種活動的良好場所。
例如,上面說孩子40分鐘車程之后的第一件事:撒丫子奔跑,故親子農莊的門口一定是草坪,供孩子奔跑。
(2)沙和水利用好能事半功倍
利用泥土、沙和水等人最親近的自然元素,可以創造出一個讓兒童親近自然的空間。流動的小溪,流過淺淺的、卵石鋪襯的河道,蜿蜒穿過草地,會為兒童提供全新的發現機會。
允許孩子玩泥沙和玩水。休閑農業專家袁清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最簡單的沙坑,往往是休閑農莊里最具人氣的地方,兒童們可以輕松愉快地隨意跳躍、挖掘、趟水、搭小橋,充分調動創造力;一個沙坑要什么成本?!無需專人陪伴,孩子們往往玩得不亦樂乎,一個下午就出去了。
有人可能說,沙坑好是好,就是不掙錢。可以草地上賣訂制泡泡機或泡泡棒,加上主導產品或logo(淘寶上就可以訂制),幾塊錢一個進,10-20元一個賣,小學畢業前的孩子們,天生就喜歡泡泡,追著泡泡跑,快樂得很,一晃兩小時就過去了。
3、平臺化思維,實現“輕資產”運營。
為了避免“項目越多,人工越多,工資越多,死得越慘!”,親子農莊尤其需要運用外包和平臺化思維,以做到少養人、降低前期資金投入和后期維護費用的目的。
對非主營的項目,盡量采取兼職或平臺合作的方式:能合作就合作,能引進就盡量引進,“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為什么?因為引進過來不但不用自己出錢投入,相反還收租金呵!
所以,如編織、陶泥、剪紙、親子宿營、薰衣草精油按摩、餐飲、咖啡茶吧等,都可以通過合作機構、個人甚至是村里的老農或手工藝人進行,當然,前提是要經過統一的培訓。另外,合作也不是項目越多越好,要精選既受游客歡迎、又符合園區主題特色、盈利多的項目。
四、怎么化一次性游客為長期客戶,增加回頭客光顧的頻率?
有過來人發現,“孩子參加一次活動,當時有收獲,但是他們還想繼續做時,卻發現沒地方與園區持續性的溝通”。怎么辦?
設計后續的引子和紐帶,粘住親子家庭。
首先,項目不一次性都做完,可以“留白”由親子家庭來補。比如,走前調查,請他們對體驗好的優秀項目挑刺:哪些可以改善,還希望增添什么細節?等這些改善到位后,再反饋給親子家庭。這種情況下,試問他們會不會有意愿再來?
其次,掛牌或認領。小孩花幾百元,認養一顆栽下的果樹苗,掛上牌,然后時不時過來澆澆水、培培土、看看花,其余時間由園區代為培育,這顆果樹成熟后一年能產多少斤果子,都歸親子家庭;或認領一只羊。然后通過會員群、短信或公眾號,定期不定期以文字或圖片向親子家庭反饋認領植物、動物的生長動態,重要節點提醒小朋友:“你的小羊,一周歲生日啦!”(本文主要內容出自《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小白入門》一書,谷風出品)